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1945年,日本人宣布投降前夕,美苏两国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协议,以北纬38°线作为美军与苏军受降区域的临时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也只对美苏两国在接受日本人投降期间有约束力,而对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根本不具备任何约束力;北纬38°线更不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的合法分界线。
              只有主权国家之间,才存在“侵略”与“被侵略”的可能性。当时,李承晚集团根本不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主权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同样不承认李承晚集团统治下的朝鲜半岛南部是主权国家。不管朝鲜半岛的任柯一方向对方采取军事行动,都属于内政;不管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武装力量打到朝鲜半岛的任何部位,也都属于内战范国。所以,在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之间根本不存在谁侵略谁的问题。
              --《驳斥朝鲜战争“北方俊略南方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半岛“三八线”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驳斥朝鲜战争“北方俊略南方论》一文的写作意图。
            • 2. 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如图1)

              材料二 《讨论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如图2)
              材料三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如图3)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针对材料二漫画中的形势,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中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 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 4. 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发行新货币。苏联针锋相对,也发行了新货币并封锁了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从而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这一做法(  )
              A.表明苏联掌握战略优势
              B.造成了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峙
              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 5.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C.美苏两极格局局面正式形成
              D.“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 6. 如图1、图2中提炼一个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美苏冷战加剧
              B.局部热战升温
              C.多极趋势出现
              D.冷战热战交织
            • 7. 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对此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冷战初期,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很密切。……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苏伙伴关系的成熟期,并且呈现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共产主义事务中毫无争议的权威,条件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设备和经济援助。……到1964年末,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分歧已经公开化…….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0年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是一个转折,会议通过的《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要求发展中国家促进相互合作,加速它们的经济发展发展和社会进步。会议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
                                                                                                                                                                                                                    --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
              材料三  从国际关系来看,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在大多数方面仍然要依靠发达国家一一有时跟它从前充当殖民地时的情形是一样的。……自从冷战结束,第三世界国家软弱的讨价还价权力几乎总是在进一步下降。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苏关系进入“成熟期”的原因及表现。
              (2)据材料二,说明“转折”的具体含义。中苏关系破裂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有何相似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三,说明第三世界斗争的结果,并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4)结合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谈谈对“自从冷战结束,第三世界国家……讨价还价权力几乎总是在进一步下降”的理解。
            • 9.
              (1)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中朝一方胜利的观点的合理性并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 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下面的漫画(画中的Iraq指伊拉克、Afghanistan指阿富汗、Balkan指巴尔干)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人们发出的感慨。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2例论证该观点。
              (2)人们发出材料二中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哪一方面的评价?
              (3)材料三中“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你认为这种趋势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