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 2.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二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  (6分)

              (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14分)

            • 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素养二  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  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 4. 24. 二战后至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主要原因是


              A.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
              B.欧共体排外性的影响
              C.欧美各国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D.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 年内,苏维埃式的共产主义遍及了欧洲11 个国家,所辖人口超过1 亿,……在苏联成功地将其政治和社会制度推广到东欧的时候,西方惶惶不安,人们普遍担心,在1946 年和1947 年,也许希腊、意大利乃至法国都将会先后沦陷。
              --约翰• W • 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柏林围墙日益增强。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措施是战后美国什么政策的体现?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的政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