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  近代屈辱外交篇

              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展示二  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的回忆录

              展示三  新时期对外开放篇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展示一,《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中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展示三,列举两个与上海有关的实例,说明中国在新时期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 2. 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结合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图(a) 乔的笑   图(b) 跨洋的握手

              (2)图(a)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还有哪些突出成就?请再举两例。 

              (3)图(b)所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3.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见图)

              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四 上合组织的合作最先起源于安全事务,目前……全面加强教育、文化、卫生、救灾等领域合作,确保成员国民众多方受益。  ——《上合组织十周年:总结过去 继续向前》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国际形势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 4. 材料一: 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 “握手”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2) 材料二中,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积极意义怎样?

              (3)促成图2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

            • 5.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                                             

              (1)材料一反映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特点和意义?(4分)

                    材料二1971年7月,尼克松认为世界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末来的中心。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二十年间,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我知道你是反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2)请根据材料说明美国要求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有哪些?(3分)

                     材料三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 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没有掩护或配合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而是在美国人所称的“米格走廊”(在鸭绿江与清川江或大同江之间的地区)保护后方交通线,而且,与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军作战不同,苏联空军完全独立于中国军队,他们与中国的地面部队“没有任何合作”。这意味着,斯大林始终没有满足中国领导人最初提出的要求:希望苏联空军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目的和重要历史意义?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行为是否符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精神?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理由。(8分)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的主张,并归纳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为什么最终能够接受周恩来的建议?“亚非会议十项原则”的出台,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起到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 7. 外交是 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外政策。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分别是什么?(2分)

              (2)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外交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2分)

              (3)20世纪50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概括出影响我国外交政策的因素。(4分)

              ⑷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简要概括新时期我国外交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分)

            • 8.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就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

              (1)    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外交原则?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纪念活动(下图)。

              (2)简述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材料三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关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关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四  在上海成立的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成立宣言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写出材料中“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名称,这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有何特征?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分析其在国际关系上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护照为中俄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版护照上“文字”、“使用范明”的变迁,谈谈新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 10.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①。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