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 ②社会主义 ③民主集中制 ④和平共处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 2. 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立法权归属中央人民政府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
              D.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
            • 3.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4. 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     ]

              A.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 5. 有这样一则长诗:“……祖国,您在哪里?……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诗中“新宪法”指的是
              [     ]

              A.1954 年宪法
              B.《共同纲领》
              C.1982 年宪法
              D.《临时约法》
            • 6. 材料: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家宝总理说,政计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8.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3)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在第一届全困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 10.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曾对英国记者福尔表示:“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制的可能性。”为践行这一承诺,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不包括
              [     ]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