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3. 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4. 苏联的1936年宪法和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相似之处是
              [     ]

              A.颁布的背景是两国已实现工业化
              B.两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C.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
            • 5.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6.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7.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

              A.议会都是两院制
              B.都是成熟的代议制
              C.都实行责任内阁制
              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
            • 8.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基础的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9.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 10. 下图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