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善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片关税平等。法国拿破化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据人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西欧国家将本国经济纳入国际市场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畳发改委。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国家计委成立的背景。分析并举例说明“计划”二字从国家机构名称中消失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
            • 2.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

              年份
              项目
              194919521957
              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
              粮(亿吨)1.11.631.95
              钢(万吨)15.8135535
              (1)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除了调整时期注重市场机制等一些制度创新外,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各有何弊端?
              材料三: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0%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
              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 5.8%
              (3)依据上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了巨大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社会经济结构发如图反映了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力量的发展变化过程。

              (1)根据如图中五条曲线发展变化的走向,判断它们分别代表了的五种经济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前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1898年大生纱厂破土动工,次年投产。1907年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1996年国营。
              --《张赛》(2)材料二所述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关键年份:1898年创办、1935年部分倒闭、1952年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大生纱厂在这三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l982年宪法材料四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1982年宪法的规定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82年宪法和93年宪法对企业性质的规定有哪些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宪法规定有所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
            • 4. 社会转型期是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时期。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为了进一步理解社会转型期,某同学找到了下面一段材料,阅读下则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王煜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倾向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异”在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突出表现。
              (2)在工业文明冲击下,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重大意义?
              (3)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
              (4)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亦有“黄金发展”和“矛盾凸现”的双重表现。请选择其中一个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 5. 物质文明的创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影响人类物质文明创造的因素是多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羊传》曰:“初税亩,初者,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何休注(释)曰:“时宣公无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税取之。”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依据材料指出“初税亩”的征税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行“初税亩”的原因。
              材料二  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如洋务派或洋务派幕僚,他们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支配权,当然还有比较敏锐的眼光。……如果把这些官僚地主与买办资本剔除出去,民族资本还会剩下多少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从创办者、资金来源、企业属性等三方面概括中国近代企业的特点。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广汉县向阳公社换牌的主要历史背景和“摘牌”浪潮的突出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例说同时期中国农村还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四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于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4)依据材料四归纳二战后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历程。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日本和对世界局势的角度,说明战后日本重视科技的积极影响。据此,你认为一个国家应有怎样的科技发展战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