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启动了银行改革立法……而且还把大部分私营企业置于集中的监管之下……新政参与者把公共工程署(PWA)设想成“注水泵”(pump-priming,意为政府为刺激经济而注人资金)的机构,旨在刺激非政府就业……山姆大叔究竟能不能通过注水使得工业之泵进入有效运转……在这期间,国会采取了一些对农民、贫困房主、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和田纳西河流山地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措施,些政策的清晰表达……带出了一项经验的遗产……
              --(美)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  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
              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甚至走到了“市场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包括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在工厂里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北京参加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活动时曾表示,美中关系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谁都想不到”。三十年来,尽管磕磕碰碰不断,但始终没有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加了80多倍。……面对金融危机,面对美欧日同时陷入衰退的局面,无论是布热津斯基、基辛格或是奥巴马当局,都一致认为只有美中两国更紧密合作与配合,才能为困局解套。
              --王健民《中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概括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国会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步入“市场社会主义”采取的措施。
              (3)指出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8分)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 3.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特点及所反映的经济观念。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条件。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4.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开始进入美洲、亚洲和非洲,他们以暴力和欺诈的手段进行着洲际间的贸易,大量开掘和掠夺当地的资源。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形势,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 6. 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
                       年份
              项目
              194919521957
              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
              粮(亿吨)1.11.631.95
              钢(万吨)15.8135535
              (1)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0%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
              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 5.8%
              (2)依据上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 7.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
              (1)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
                  材料二
              表一  1920年全国女工地区分布表
              全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北
              21.7万人14.2万人1.6万人1.3万人1.1万人
              表二  1924年上海女工行业分布表
              女工总人数染织业女工人数饮食业女工人数(卷烟业为主)两业女工占女工总人数比例
              12094698000840090%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昊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
            • 8. 1840年以来,经济现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
              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2)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
            • 9. 材料一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192819321937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l21
              电力15107432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二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 387.9
              请回答:
              (1)材料一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8年一1937年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一分析30年代的苏联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新时期,中国为解决经济体制弊端采取了什么措施?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与城市》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似之处。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