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社社员在食堂集体就餐

              公社社员出工前点名

              公社社员带枪在田间劳动

              材料二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年10月1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三 两年前,小岗村开始了新型合作经济模式。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他们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年终农户们参与分红。这些农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家上海公司的返聘,成为企业员工,每人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工资。……目前,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2008年10月1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四 曾经担任过小岗村村长的严德友说:“种1亩葡萄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通过土地租赁和串换,方便了集中施肥、灌溉、除虫和管理。”……安徽省“三农”问题专家何开荫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成片土地抛荒、闲置,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些因素也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材料一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岗村的新型合作经济特点是什么?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回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指出目前推动土地的合理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     ]

              A.沿海
              B.内地
              C.城市
              D.农村
            • 4.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 5.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猛增到 1998年的79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 7.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作相对较高的评价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她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本变化”不包括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10.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一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