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农民在分配土地

              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     ]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引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江浙地区农村经济呈现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根据材料一、二、三,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1)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2)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09年8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农村考察时说:“我明确告诉乡亲们,不仅现在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不变,而且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总书记考察安徽是对该地区1978年一些农民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土地公有和自主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必须保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D.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土地承包权必须以公有制为前提
            • 5.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

              A.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B.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相适应
              C.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D.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 7.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表1 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据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

              表2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编制

                材料三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了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据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较之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进行改造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10.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①都给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③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④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