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7、(26分)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方式和观念往往折射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材料二   此前人们的生活消费都纳入到封建社会严密的体系之中,衣食住行都有严密的规章典制……但到了晚清,封建力量衰退,尤其在租借,封建专权的力量更受削弱,使平民也有权去挥霍享乐。到了19世纪的70—80年代,崇尚奢靡的消费风潮愈演愈烈。

              材料三  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四  五十年代,许多上海家庭都把余钱用于购买缝纫机。这样既能自制一家老少四季衣服,还能帮人做衣服收回成本。……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谈及消费很多人认为总重要的该花的钱是用于掌握信息、文化知识。相当多的上海市民不在固守“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越越多的人接受消费贷款。      ——摘编自《变化中的上海市民消费观》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消费风气的变化,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1958——1978年和1978——2008年国庆消费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10分)

                 (4)结合以上材料,你对不同时期的消费有何认识?(4分)

            • 2.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中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 3.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公共汽车的运行              ②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 

              ③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        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 4. 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并经常观看胡蝶,阮玲玉等影星主演的国产影片。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5. 下列对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市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
              B.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C.通过“安居工程”搬入了宽敞舒适的住房
              D.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
            • 6. 19、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 7.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 8.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下面三组漫画是中外不同时期社会面面观的反映。
              材料一:

              图一《沉默的强盗》(骷髅在飘着废弃物、发黑变臭的河面上“划船”)

              图二 《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参议院》

                材料二:

                材料三: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与苏联出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可能,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性学习有时要求动手做。民国初期的一些法令对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如果要用漫画将当时男女市民从头到脚的重大变化呈现出来,你觉得最主要要注意哪两点?(不必画出,只需文字说明)综合你看到过的能够反映历史片段的漫画,简述它们与历史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 10. 有人认为20世纪初胶济铁路的开通,“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人们对于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欢迎的转变过程,沿线民众的传统信仰开始淡化,乡土意识逐渐减弱,弃旧趋新观念日益加强。”这说明了胶济铁路
              A.对沿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B.促进了山东市场的发育
              C.使商品的流通数量和范围发生巨大变化
              D.加快了沿线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