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发展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比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段流行服装
              20世纪上半期长袍、马褂、粗布长短襦、长短裤等;西装、中山装、旗袍等
              21世纪50年代制服装、列宁装、连衣裙、花布衣衫或花布袄
               20世纪末高档西装、休闲装、中山装,汉服、唐装、清装崭露头角
              --改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如图所示

              (1)材料一简要反映了我国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分别指出各阶段服饰的特点并归纳影响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6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后两个时代,美国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哪些共同之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
              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
              学历10.611.712.625.3
              职业17.825.828.240.7
              籍贯4.24.96.74.1
              上表反映了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多种变化趋势。诸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3. 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冠华丽、不遵规制者大有人在,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苏生文 赵爽《素裙革履学欧风》
              材料二  民国后的社会舆论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但由于当时西式服装的主要原料是进口的,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民国政府在制定新的礼服式样时,保留了一款传统的中国服饰作为礼服,但传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
              --百度文库《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材料三  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学校规定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时必须穿西装,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不得不赊账三四百元(数月的薪水)置备一套西装,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时称“淘西装”。--邹韬奋《经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服饰象征意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存在着哪些制约其流行的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中国近代服饰变迁的主要趋势。
            • 4. 服饰和娱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近现代中国服饰和娱乐也在发生着改变。
                  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
              “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1)依据材料,概括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广为传唱的歌曲
              《东方红》
              《大海航行靠舵手》
              《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
              《万岁!毛主席》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2015年11月国内某网站发布的卡拉OK歌曲排行榜
              1陈洁仪(新加坡)《祝君好》
              2谢霆锋 林忆莲《爱的味道》
              3王心凌《远在眼前的你》
              4黄子韬《我是大主宰》
              5Joyce Chu(马来西亚)《好想你》
              (2)材料二反映出社会文化生活的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材料二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勿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
              材料三  20世纪五十年代,女性择偶标准是:“一工二干三军人,宁死不跟老农民”。六七十年代,出身好、根红苗正或政治上得志者倍受女性青睐。八十年代,女性更注重男性的身高、和对方的感情因素。九十年代以后,人们择偶时,有的重年龄、健康,轻身高;有业,轻学历、职业;有的重人品、修养;有的重脾气,重经济条件,轻家庭背景;有的重爱情,轻婚史。
              --摘编自张海钟等《女性择偶标准的历史性变迁及当代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时期择偶标准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择偶标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后女性择偶标准变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古今择偶标准变化的因素。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梯山航海远通商,估客多来自五方。衣服不同言语异,欧洲女子美洲娘。
              女儿剪发学西装,双足天然体态强。别有香风吹不散,满身花露湿衣裳。
              翩翩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衫着短装。胡蓄威廉头拿破,文明模样仿西洋。
              电铃壁上响丁当,细辨声音是个郎。欲把私心通一语,终愁漏泄好春光。
              沿河路绕大江长,一水盈盈隔汉阳。妇女侵晨急唤渡,归元寺里去烧香。
              沿河十里好洋场,士女纷纷竟日忙。马似游龙车似水,沉沉歌舞闹斜阳。
              大华大陆又长阳,饭店如林马路旁。暗里藏将春色住,酒楼风送杏花香。
              中山园里晚风凉,五五三三坐道旁。藤椅一张茶一盏,熏人不断白兰香。
              民生路接民权路,路上行人为底忙。月黑天阴浑不怕,通街满放电灯光。
              维多利亚与中央,电影翻新举国狂。男女登楼同一座,明星闪烁共观光。
              如云士女往来忙,百戏纷陈新市场。千盏电灯天不夜,平台高处月如霜。
              凌霄老圃竞开张,票价低廉顾客忙。汉剧京腔花鼓戏,钟鸣十二始收场。
              --引自(民国)吴炳焱《新汉口竹枝词》(注: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商贸发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汉口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汉口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汉口社会生活变迁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 7. 教育•生活•社会变迁
                  材料一 在宗教改革期间,天主教会备受攻击的弊端之一,就是听任愚昧无知的教师充斥教会,误导信徒。新教人士认为,神职人员都应当接受一定程度的正规教育,每个教区都要有至少一名“有教养”的神甫。随着民族国家的巩固,各国政府机构及其职能不断增强,这对官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增多的商业团体和日益扩大的贸易活动,需要大量见识广、头脑灵活又能学会算的经营人才。频繁发生的各种法律纠纷,使公证人和律师分需求量与日俱增。所有这些社会需求,都要在教育获得极大发展的前提之下才能满足。于是在16、17 世纪,西欧进入教育发展的高潮时期。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 世纪欧洲教育发展的背景。
                  材料二 民国一成立,在废弃清朝的等级服制的同时,民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开始酝酿制定新的礼服标准。大多数人倾向于以西服作为民国男女礼服的定式。这引起有关人士和丝绸行业的忧虑与不满。有人指出:“我国衣服向用丝绸,倘易改西服,衣帽用呢,靴鞋用革,则中国不及外国呢革,势必购进外货,利源外溢,国用愈困矣”,并将导致“农失其利,商耗其本,工休其业”,认为“不如暂仍旧制”。这种观点立刻遭到无情抨击。随后,有一些人认为:“我国同胞欲国之富也,则宜用国货。用国货则改易西服宜尽以国货为之,不必用西人之呢羽。”“装可改,服可易,外国货不可用,国货不可废也。”不久,又有人提出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同为礼服并行不悖建议,立即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经过几个月的酝酿,意见基本统一:“(礼服)议定为中西两式。自大总统以致平民其式样一律。于彼于此听人自择”。1912年10月,民国政府正式颁布男女礼服规定。
              --摘编自王东霞编著《百年中国社会图谱--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
              (2)某同学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民国初年“礼服之争”的三种观点(见下
              表).请结合下料依据所学帮助他完成表盒的其它内容。
              观点 支持观点的理由
               观点一:采用西服为礼服 
               观点二:反对用西服为礼服 
               观点三:西服和长袍马褂并行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今服装演变简表
              时段流行服装
              唐代男子仿照胡服改造成小袖圆领的袍、衫,下裾开衩;女服多样(胡服、男装、戎装、多样裙式、袒露装)
              清代成年男子穿满洲服饰(长袍、长衫、马褂)汉族妇女和儿童穿传统的明朝服装,满族妇女穿旗装。
              20世纪上半期长袍、马褂、粗布长短襦、长短裤等;西装、中山装、旗袍等
              21世纪初高档西装、休闲装、中山装,汉服、唐装、清装崭露头角
              --改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表简要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服装的流行趋势。指出其中任一阶段服饰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9.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中新网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华文教学通讯》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服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在描写那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毫无规矩”的原因。
            • 10. 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
              妇主中馈(家中饮食等事),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主事).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丈夫),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母鸡)晨鸣,以致祸也。一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一《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时间举措
              1949年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1986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何相同之处?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根源。
              (2)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因素促进了近代以来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