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有为“请断发易服”与中华民国政府“剪辫法令”的目的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说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意义。
            • 2. 由于生计的需要,妇女传统意义的职业开始向现代意义职业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妇女职业已经成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环。
              材料一:美国据洛伊斯统计:1900年女护士占医院所有职工的94%, 1920年占96% ,女书记员、女教师、女图书管理员、女医生、女佣等,就业比率逐年上升……例如女佣不但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地位低,备受歧视……女佣没有时间概念,只能偶尔休息一下,……女工们从事工厂最低级、最劳累、最粗笨、最低级的技能工作,所以工资之低相当于男工基本工资的50%-58%……1857年布莱克韦尔女医生请求女演员范尼 肯布尔帮助募捐,在纽约市成立一家全由妇女组成的医院时,范尼一听就大叫:“让我信任一个妇女当医生?休想!”, 其时布莱克韦尔遭遇这种敌意已是司空见惯……结婚做家庭主妇是90%以上美国妇女的主要出路,职业也自然成了未婚妇女的专利。
              -- 何黎萍:《近代美国妇女职业活动考察透视》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妇女职业的不平等现象。
              材料二:近代各种新思潮不断涌入中国,代表各阶层各派别的女子教育思想不断涌现,在各种教育思潮中,“贤妻良母”主义由于和中国传统的女教理论相呼应,流传最长,影响最大……,当时的政府也把“贤妻良母”作为女子教育的主导思想……传统观念难以轻易转变,男性轻视女性的思想在职业领域仍十分突出,否认女子的工作能力,否认女子的工作成果……民国时期,女性求职除主要依靠亲友介绍作保,本人自谋职业成功的机率极小,……女子主动求职获得工作的机会可以说是没有。
              --郭瑞敏:《浅析民国时期妇女职业不发达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女子职业不发达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漫长的国家,封建专制主义存在了几千年。到了近代封建专制的经济基础和传统的伦理道德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通常人家一提起家庭,立刻就想起了主妇,一提到主妇,立刻又联想到烧饭和养孩子的两件大事……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科技落后。家务劳动还要占据主妇大量的时间,人们不会因为家务的繁多而降低对她的职业要求。职业冲突的普遍存在也就不惊奇了……近代我国女子受教育者在全体受教育者中所占的比例仅为百分之几,许多偏远地方缺少女子受教育者……从政治心理素质来讲,我国妇女自卑自弱,缺乏竞争意识……一般女子在自己的心理认为丈夫的事业重于自己的事业,把帮助丈夫成功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
              --赵美玉:《传统与近代:近代中国妇女的职业角色冲突》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妇女职业角色冲突的原因。依据上述材料近代妇女职业角色变化冲突的启示。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 4. 开放性试题:
              材料:
                                                   旧习难改
              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大公报》1907年2月3日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大公报》中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感想。
            • 5. 社会风俗和观念的变化折射社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缠足对于旧时代的女人而言,本质上不是一个美与丑的事儿,而是生计问题。绝大多数女人之所以缠足,关键是因为如果不如此不仅不能嫁个“好人家”,而且有着嫁不出去的危险。
              --引自张鸣《“历史”另一面的困惑》
              材料二 在未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史上任何文明都不存在社会福利的概念,更没有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中的平民,在遭遇变故如伤残或因衰老而丧失劳动能力后,由于再没有其他可以获得经济来源的途径,基本等于完全失去了生存保障。为了抗拒这种生存风险,平民选择了繁育下一代作为个人的专属保险。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养儿防老。当养育子女成为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时,这等同于一种中长期投资。为了规避投资风险,人们还可以选择分散投资的策略,比如扩大生养数量。
              --引自《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帝国启示录》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西风俗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大多数人都懂得日蚀、月蚀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中国人却大多保持着恐惧心理和迷信活动;西方人立身处事以切身利害为进退,而中国人以对人的忠孝节义为立身任事之本;西方人讲平等、重竞争、交往务实、不尚空谈,而中国人讲礼乐、重亲和;西方人重视自身现实的生命,讲求今生的享乐,而中国人重视生命的延续和子孙的繁衍。
              请回答
              (1)在分析原因方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就“旧时代女人缠足”和“养儿防老”问题相同的分析角度是什么?此外,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探究上述问题?
              (2)从戊戌变法时期到民国时期,不缠足运动持续进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缠足运动出现的社会背景
              (3)最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正日益淡化,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材料三中体现中国近代风俗有何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近代西方风俗的主要原因?
            • 6. 在急剧变革的20世纪前期,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使得大连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连是新兴城市,由殖民者“一手打造”……受外来文化影响,大连人逐步接受新式礼仪,一些封建的仪礼如跪拜、请安等代之以握手、鞠躬。“老爷”“大人”等称呼被废除,“先生”、“小姐”等新式称呼已十分盛行。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主食为玉米、高粱、小米。随着殖民者的入侵……特别是日本侵占大连后,大量的日式料理店鳞次栉比,发展速度惊人。至“九•一八”事变前,大连全市就已有日本吃茶店100余家。日本寿司、生鱼片等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材料三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1944年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强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逐渐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前期大连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大连居民社会生活变迁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大连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哪些启示?
            • 7. 从上海发展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材料一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表
              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
              苦力544鸦片馆主353杂货商329钱庄助理228
              百货业主453洋行雇员344船民253茶叶店主174
              裁缝375木匠、建筑工、承包商330船商、丝商、棉商230老鸨222
              小贩165米商123酒店业主151糖果商、面包商119
              佣人152典当商119理发师132煤商95
              资料来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
              材料二
              1865年   英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清廷批准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867年  租界设立上海水龙公所,以供消防之用
              1872年  英商出资创办的《申报》
              1884年  英商主办《点石斋画报》创刊
              1896年  上海徐园放映电影,这是电影在中国的首次放映
              1897年  夏瑞芳、鲍咸昌在沪创立商务印书馆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开业
              《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
              1911年  《新申报》号外在次日报道了北京学生五四爱国示威
              1925年   日商纱厂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
              --摘自熊月之《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
              材料三

              注:专门事业指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记者、作家、会计等;
              杂类指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佣、理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
              --摘自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表根据数据绘制
              (1)材料一体现了上海开埠早期,租界内华人职业分布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体现了上海社会哪些方面的变迁?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三,华人职业分布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海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认识。
            • 8. “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辩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材料二
              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材料三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材料四
              1912年2月19日的《申报》载,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山东都督周自济派宣传员到昌邑,宣传新政,劝导剪辫,激起民变,宣传员和无辫者27人被杀。
              材料五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儒辜鸿铭》问题:
              (1)根据材料一,推测孙中山是何时为什么要剪辫子?
              (2)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
              (3)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是指什么?
              (4)基于上述材料,你是这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
            • 9. 社会的发展推动妇女的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人,伏于人也。……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大戴礼记•本命篇》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人的妇女观念。
              材料二  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对妇女和童工劳动的剥削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时期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中的女工们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材料三  文之意,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未知诸君以为然否?更有一言奉献:切勿倚赖男子代为出力,方不为男子所利用也。
              --孙中山《致参政同盟会女同志的信》(1912年9月2日)(节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妇女解放的因素。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舍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略矮小。
              材料二  图1为北京四合院平面结构图,四合院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图2为2012年开盘的深圳某楼盘户型结构图。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户型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古今中国人住宅观进行比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