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过猛烈的批判,然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改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等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材料三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历史上科举制曾经起到的积极影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至90年代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和国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3分)

               

            • 2.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确立教育“三个面向”思想
            • 3.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二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材料三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材料四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 4.

              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 5.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 6.

              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

               

               

              1965年

              学校数

              比旧中

              国最多时

              增长

              1965年在校学生

              比旧中

              国最多

              时增长

              高等

              学校

              434所

              1.1倍

              67.4万人

              3.3倍

              中等

              学校

              80 993所

              14.1倍

              1 432万人

              6.9倍

              小学

              1 681 000

              4.9倍

              11 626.9

              万人

              3.9倍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 7.

              某一历史时期,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毛泽东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据此可知,该历史时期应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建国初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8.

              唐朝战略思想家李筌在《太白阴经》中指出:“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用智者,可以强于内而富于外;用力者,可以富于内而强于外。”以下思想与实践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B.“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教育战线上“扫四旧”

               

            • 9.

              在谈到学校应如何发展时,邓小平同志说:“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据此可知,邓小平强调

                A.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B.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事业的目的

                C.学校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D.国家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 1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B.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
              C.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