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史学者宋云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 2.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3.

              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 4.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  )

              A.发展高等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重视扫盲教育
              D.模仿苏联教育
            • 5.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5)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主要靠公民社会力量还是国家政府力量,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说明理由。

               

            • 6.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1981年

              2005年

              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

              67岁

              73岁

              学龄儿童人学率

              95%

              99%

               

              A.人们对政治和教育的重视
              B.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建立
              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完善
            • 7.

              如果拍摄纪录片《记忆中国·1965年》,下列可供选择的史实有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②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③开始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8.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9.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百家争鸣
              C.百花齐放
              D.“文化大革命”
            • 10.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