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1)根据材料,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出版?
              (2)结合所学,(法租界)“有自己的独立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内容?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综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
            • 2. 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政中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对现代化
              B.清末新政已失败
              C.农民没有获得感
              D.清末吏治最腐败
            • 3.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4.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 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李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 5. 有人说:“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办洋务之人,“大半因循懦玩,畏蜀如虎,而未见一士之谔谔。”结果是“仅袭皮毛”,“终不能一旦骤臻于自强。”这意味者,士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实现转化。而事实表明,此时的转化正存在着许多现实可能性,一些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学的官吏和传统士人,如王韬;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的学生,如钟天纬;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如马建忠等就实现了这一转化。
              --钱穆《晚学盲言》(1)材料中“实现了这一转化”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这一转化的原因。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为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2)依据材料二,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
            • 6. 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16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l5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l6至l9世纪欧洲出现的“虚君”“虚”在何处?“虚君”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
              (2)据材料,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16至l9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
              (3)从l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从当时的世界潮流来看,先进中国人思维转变的历程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 7. 材料
                 1902年在日本留学的杨度(1874年-1931年),力言极剧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是则骚动者所以促文明之进步,而非阻文明之进步也”。“与其和平而不进步,不如骚动而进步也”,中国“此时于百亡之中而求一存,亦只有孤注一掷之谋”。
                  1905年,杨度和孙中山就各自的政治主张进行辩论,杨度对孙中山说:“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主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
              1915年4月杨度在《君宪救国论》一文中指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这些主张深得袁世凯的赞许。
                  1922年,陈炯明和孙中山翻脸后,杨度成功阻止了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度过了政治危机。1923年春,杨度特意拜访孙中山,要求加入国民党。
                 1924年10月25日,杨度为沈润身《系统进化哲学》一书作序,即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欲行人道主义,惟有实行平等共食制度”,“其为人道之障碍者,当一切扫除之,不问是非,与以革命”。
              --据《杨度集》《论杨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杨度政治思想演变的轨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杨度生平的认识。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民主、自由、文明、野蛮、团体、脑筋、目的、思想、精神……20世纪初流行的这些新词大都来自日本。素以“开明”著称的重臣张之洞,以反感并力禁使用“日本新词”闻名。一次他见到幕僚路某拟就之办学大纲中有“健康”一次,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某。性格倔强的路某,针锋相对地回曰:“‘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两人不欢而散。反对用“日本名词”者如张之洞,却也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困扰。
                  材料四:现在有“世界第一强势语言”之谓的英语,也饱受到其他语言的严重“污染”。2006年《泰晤士报》曾发文评价“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影响。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人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中式英语?
            • 9. 辉煌中跌落
              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①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力。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②到公元前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同抚育了约七十五个国家的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同的是,③中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单一的国家。④在 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之时,它已经拥有两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
              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是对中国特性的亵渎,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羞辱。这种屈辱必须洗雪,作恶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主要作恶者是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它们的作恶程度不一: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事后还厚颜无耻地贬低中国际日本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动了掠夺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日本对此仍无悔悟;俄国不断地侵吞中国北方领土,斯大林又颐指气使,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自尊心;最后还有美国通过在亚洲的存在和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实现抱负的障碍。
              --摘自【美】兹比格纽•布杰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问题:
              (1)在标注标号的四句话所反映的观点中,有一个并不严谨,你认为是哪一个?请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中国“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中,除文章列举的四个作恶者外,还有其他作恶者,请简述其所作的“恶”。
              (3)对中国近代的衰落原因,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么看的。
            • 10. “中国专制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