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韬(1828-1897年)1848年在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并担任外国传教士麦都思的翻译助手。与人合作编译了《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西方自然科学书籍。1874年创办了由中国人独立编辑出版的大型中文报纸《循环日报》,出任总编辑。1884年,他出任我国最早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学校--上海格致书院的掌院、山人,致力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
              王韬提出“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朝廷有兵刊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远近,此君民共主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韬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王韬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并分析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1)根据材料,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出版?
              (2)结合所学,(法租界)“有自己的独立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内容?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综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一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萧一山《曾国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思想的特点。
            • 4. 京津冀一体化
              时间历史资料
              1876年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1878 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康、梁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请以“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近代化进程”为题,选取其中一个方面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矗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村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 6. 观念更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
              “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
              (1)甘龙的观点是什么?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二                           表1
              代表人物主张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之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共同之处。(7分)比较分析郑观应之于李鸿章,陈独秀之于康有为的“观念更新”。(6分,任选一组作答)
              材料三  20世纪初的美国处于“崛起与扩张”的时代,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矛盾也异常尖锐。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09年,福特汽车每辆价格从780美元降至360美元。1914年美国汽车年产57.3万辆。1920~1921年福特公司年产125万辆。1914年初,福特公司宣布,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资(此前日薪2.34美元).公司每年将为此多支出近1000万美元,而当时它的年利润才刚超过1000万美元。美国乃至世界都为之震惊。有经济学家批评福特“拿博爱主义做幌子来争取人心”。福特解释说:给工人以高工资“是效率问题,绝不是慈善行为”,“工人也无须感激雇主”。公司当年利润增长至3000万美元。福特的逻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
              --(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与扩张”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观念更新对福特公司发展的推动及其社会意义。
            • 7. 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16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l5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l6至l9世纪欧洲出现的“虚君”“虚”在何处?“虚君”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
              (2)据材料,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16至l9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
              (3)从l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从当时的世界潮流来看,先进中国人思维转变的历程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 8. 材料
                 1902年在日本留学的杨度(1874年-1931年),力言极剧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是则骚动者所以促文明之进步,而非阻文明之进步也”。“与其和平而不进步,不如骚动而进步也”,中国“此时于百亡之中而求一存,亦只有孤注一掷之谋”。
                  1905年,杨度和孙中山就各自的政治主张进行辩论,杨度对孙中山说:“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主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
              1915年4月杨度在《君宪救国论》一文中指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这些主张深得袁世凯的赞许。
                  1922年,陈炯明和孙中山翻脸后,杨度成功阻止了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度过了政治危机。1923年春,杨度特意拜访孙中山,要求加入国民党。
                 1924年10月25日,杨度为沈润身《系统进化哲学》一书作序,即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欲行人道主义,惟有实行平等共食制度”,“其为人道之障碍者,当一切扫除之,不问是非,与以革命”。
              --据《杨度集》《论杨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杨度政治思想演变的轨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杨度生平的认识。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民主、自由、文明、野蛮、团体、脑筋、目的、思想、精神……20世纪初流行的这些新词大都来自日本。素以“开明”著称的重臣张之洞,以反感并力禁使用“日本新词”闻名。一次他见到幕僚路某拟就之办学大纲中有“健康”一次,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某。性格倔强的路某,针锋相对地回曰:“‘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两人不欢而散。反对用“日本名词”者如张之洞,却也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困扰。
                  材料四:现在有“世界第一强势语言”之谓的英语,也饱受到其他语言的严重“污染”。2006年《泰晤士报》曾发文评价“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影响。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人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中式英语?
            • 10. 世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机遇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欧洲的经济和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未抓住机遇完成转型的原因何在?
                  材料二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寻求“王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政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