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期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因而西汉的法律制度处处体现了刑法的慎刑主义思想。其中以汉文帝当政时期的刑政最为典型,他废收孥连坐令,除诽谤妖言罪,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废除了肉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国家……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让刚硬的法律变得柔和,使司法裁判变得宽容,为严刑峻法增加了一层温情脉脉的保护膜。而东汉时期,基本上确立了以礼为主、以法为辅的政治模式,其中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对于革除前朝苛法,缓和社会冲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沈国娣《中国古代慎刑的政治思想》
              (1)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推行慎刑改革的重要举措。
              (2)据材料,指出改革举措所反映出的汉代治国指导思想的变化。
            • 2.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年),颁布《收田租令》,其中规定“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材料二:(西晋太康元年)又制户调之式:丁男(男、女16岁以上至60岁为正丁)之户,岁输(交纳)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男女15岁以下至13,61岁以上至65为次丁)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宾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征收田赋)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一《晋书》卷二六《食货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晋赋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 3. 完颜亮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孝文帝改革相媲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等。
              迁都燕京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的改革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举措。
              (2)两次改革的相似措施反映了什么历史规律。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述。今朕(雍正)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官僚士大夫王淑文等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46 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于李纯,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王觉仁《永贞革新: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材料二  韩愈在《永贞行》中认为革新派是“小人乘时偷国柄”;又直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革德宗未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806年,刘辟举兵造反;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815年,节度副大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并助吴元济与朝廷对抗,结果都被平定;唐宪宗元年起(公元806~820年),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
              --摘编自张铁夫《论永贞改革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愈、王夫之的观点,并对“永贞改革”进行评价。
            • 6.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完颜亮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孝文帝改革相媲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等。
              迁都燕京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的改革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举措。
              (2)两次改革的相似措施反映了什么历史规律。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柴荣在位不到六年,但他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材料一  柴荣的改革首先从军队开始,公元954年十月柴荣诏曰:“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况百户农夫,未能瞻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选点。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
              同年十月,左羽林大将军、主持税收事务的孟汉卿,由于私自加派税额,被揭发出来,柴荣令其自尽。负责查处的人说法律没有要将他处死的条文,柴荣则说:“朕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威慑众人!“柴荣在叶县(今河南叶县)巡检时,发现供奉官郝光庭“挟私断杀平民“,被处决后弃市示众。楚州防御史张顺因贪污榷税钱五十万,官丝二千两,被柴荣赐死。
              公元954年十一月,黄河郓州界决口,“数州之地,洪流为患。“柴荣派宰相李谷在澶、郓、齐等州主持维修河堤,共用民夫六万,历时三十天,完成了防汛工程建设。
              公元955年三月诏曰:“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他还亲自阅览十六位新举进士的诗赋、论文与策文,放四人及第,其他十二人令下次再试。柴荣在位不到六年,为科举选士三次下诏,可见其对选拔人才的重视。
              公元955年五月,柴荣下诏:“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救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当年废寺院三万三百六十所,还俗僧尼多达六万一千二百人。九月,柴荣下诏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规定除“县官法物、军器次寺观钟磬钹铎之类所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宦,给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公元958年十月,诏淮南诸州乡军,并放归农。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颁行《均田图》.诏曰:“言念地征,罕臻艺极,须并行均定,所冀永适轻重……“让地方官吏均定田赋。并派官吏巡行诸州,丈量土地,以据田亩,定税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材料二  欧阳修曰:“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二(1)据材料归纳周世宗在位时的改革措施。
              (2)据以上材料评价周世宗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夫府兵之始于西魏,统兵之权在于柱国,互为杀伐,是以家国祸乱,百姓流离;传承至隋唐,府兵统领之权归诸州县,而收于国,务使其流于地方,以至家国一统,万民所安;再者西魏之府兵,乃胡汉分治之法,兼以军民分治,有碍民族之团结,家国之一统。隋唐初,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开皇十年诏曰“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至此,兵乃寓于农,兵农合一,而未变府兵之体系。故夫魏之府兵,鲜卑之兵制,隋唐之府兵乃汉制也,不可同而论之。
              唐初即有募兵之法,然府兵之盛终未代之;天宝年,府兵废而募兵盛,折冲府无兵可交,是以玄宗大行征募兵制,以实边防。……反观诸边镇,则军备甚强,但使士兵只知将帅,不知朝廷,募兵则日成统帅之私兵也……。
              --彭妙之《隋唐职官、兵制渊源流变述论》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西魏与唐朝府兵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募兵制对唐朝统治的影响。
            • 9. 材料一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福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摘编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音]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I)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