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 2.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C.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 3.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量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     ]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明治政府于1872年正式废除《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把所有权与永佃权分开,规定新兴地主保留对土地的所有权,农民对土地享有永久耕种的权利(永佃权),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根据网上材料综合

              材料二   (注: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

              日本早期火车

              东京的鹿鸣馆 1883年建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明治初期的小学 教师穿西方服装正在上数学课

              材料三  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批评这种欧化风气是一种“轻佻”行为,他担心浅薄地模仿西方会失去“日本人的特性”。著名医学专家森鸥外也反对完全以欧洲为模子来改变日本的习俗、制度和机构。甚至福泽谕吉也改变了腔调,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放弃,应“尽量少抛弃”,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从而提出了“少弃多采主义”。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了废藩置县,明治维新是如何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改革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

              A.国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浓厚封建性和军事性的国家体制     
              D.政府大力扶持和保护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 7. 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俄国1861年改革的明显不足是 
              [     ]

              A.由旧的统治者主导进行       
              B.主要侧重于经济领域变革
              C.未能改变社会性质           
              D.受欧洲其他国家影响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牌匾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反映出日本某时期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你认为影响日本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的时期在

              [     ]

              A.明治维新之后
              B.日俄战争之后
              C.日本工业革命之后
              D.日本侵华战争之后
            • 1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29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温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中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