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赦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担任高级官职的人必须选自出身自由的人,特别规定自治市中已获得公民权者对被释奴隶的各种权利。

              ——罗马帝国西班牙行省自治市市政法


                     材料二:主权最终来自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但国王们所掌握的权力并非神授。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


                     材料三: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有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政治权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思想在美法两国资产阶段革命时代颁布的法律文件中有何残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霍布斯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主流趋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有位启蒙思想家说:“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上述材料出自


              [     ]

              A.英国思想家霍布斯的代表作《利维坦》
              B.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法国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D.法国思想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证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种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约,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下图中,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
            [     ]

            A、

            B、

            C、

            D、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二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我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所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中的“公民”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材料二中的“政治自由”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的“自然的自由”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材料三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四提出的是什么政体?核心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仪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准确的秤,这是和那些对他有戒备的人们交易使用的。”对此段话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孟德斯鸠以偏概全
            B、18世纪的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有负面形象
            C、孟德斯鸠所述中国的事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
            D、孟德斯鸠的论述为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提供依据
          • 7.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     ]

            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B、宽容他人
            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敬畏自然
          • 8. 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思想的相似点

            [     ]


            A、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C、反对君主专制
            D、强调“公民意识”
          • 9.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在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也迅速兴起。1903年成立的妇女社会政治联合会在1912年和1914年发动了争取选举权的暴力活动,迫使议会不得不多次讨论妇女选举权问题,1918年30岁以上的妇女终于获得了选举权。……在美国,1900年已有五个州给予妇女选举权,1918年通过了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禁止各州以性别为由拒绝给予选举权。 
            ——据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三 1916年底,北京中国银行最先在银行中使用女子司帐,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据江沛《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城市社会文化观念变动评析》

            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和希望”发生“陡变”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哪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妇女地位变化所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上述认识出现的原因是
            [     ]

            A.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C.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和先进
            D.伏尔泰反对欧洲各国的君主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