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卢梭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当人们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
              A.君权神授
              B.人民主权
              C.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
            • 2. 材料一 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摘自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四书五经,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指西学)发掘淘炼而已。
              --摘自严复《致熊纯如》(1917)
              (1)指出材料一中严复对卢梭学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严复的文化观?
            • 3.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
              A.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
              D.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4. 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下列各项中,属于卢梭言论的是(  )
              A.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
              C.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国家的主权从何而来?是谁赋予的?这是古今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二   卢梭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材料三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卢梭的观点和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觉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这位启蒙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 7.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天赋人权
              D.主权属于人民全体
            • 8.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 9.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文明在冲突、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对法国的影响最为强烈。伏尔泰大加称赞中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广阔的、最富有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时代背景阅读材料一,简要说明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列举伏尔泰及同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科技成果展示


              (2)材料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代表了17世纪中英两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分别阐述这两部著作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著作在思想影响上的本质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材料四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现翻译西方著作的热潮。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译印西书159种,1075卷。除历史、政治、兵制等30余种文科书籍外,其他均为工、农、矿、商、算、理、化、电、光、声、天、地等方面的书籍。在翻译西方著作过程中,严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译著《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部分章节)影响广泛。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西方科学技术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回答1—2题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主张属于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利制约权利,以下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职权牵制与监督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动是
              [     ]

              A.三权内容不同
              B.对社会影响不同
              C.本质目的不同 
              D.产生时代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