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 2.
              近代中国各种思想家层出不穷,严复的主要成就是
              A.翻译《天演论》B.领导实业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D.编写《海国图志》
            •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 4.
              梁启超曾经说过: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这样评价中日两国,三十年后,日本强盛,中国弱小。日本的考察团,考察政治体制,归而行之;中国的考察团主要是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购而用之。”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5.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载,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书籍。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家与革命派都希望得到日本支持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维新思想家利用日本学术思想反击顽固派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 6.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7.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
            • 8.
              康有为维新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   )
              A.理论联系实践B.提倡君主立宪
              C.理论体系完备D.西学同儒学结合
            • 9.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B.“采西学,制洋器”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10.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