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君与民的关系成为中外政治发展中德重要内容,也使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     ]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4.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文献是

              [     ]


              A、《狂人日记》
              B、《孔子改制考》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 5. 历史学家把下图中三位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主要是基于他们要求


              [     ]


              A.民主和科学
              B.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
            • 6.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 7.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 8.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     ]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

                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日:“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二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康有为说:他所要做的,并不是采用西方新文化,倒是实现孔丘的教义;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倒是欣赏他们的价值。不过,他的欣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丘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 
              [     ]

              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