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政治人物由“舞台”之争向“剧本”之争的转变,是近代中国由“帝国”转变为“民国”的关键环节。反映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运动的剧本是(  )
              A.《资政新篇》
              B.《中国同盟会章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共产党章程》
            • 2.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 政治治理是门大艺术,古往今来的政府都在探寻更高效、更合理治理模式。 
              材料一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框内)
              材料一: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的吴玉章回忆道:“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哪个朝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世界上的哪-历史大事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决定“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走这条道路是要建立怎样的社会制度?
              (4)简要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
            • 5. 如图为中国人民银行今年10月发行的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币。下列属于孙中山先生功绩的是(  )
              A.领导武昌起义并建立湖北军政府
              B.直接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结束帝制
              C.主持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之别词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廷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也……则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章士钊认为“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B.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C.袁世凯窃取果实实行专制统治
              D.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束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领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級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等宪法性文件,不过是军阀武夫们假宪法之名行帝制复辟、军阀割据、专制独我之实的一块遮羞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在这一场场闹剧中被消解得一千二净。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材料二“诚以共和立宪国者,法律上国家之主权在国民全体,实事上统治国家之机关,均由国民之意思构成之。”……“关于总统及国务院制度,有主张总统制者,有主张内阁制者,而吾人则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一国政党之兴,只玄二大对峙,不宜小群分立。”……“宪法者,共和政体自保障也。中国为共和政体与否,当视诸将来之宪法而定”。
              --选编自《宋教仁文集》等材料三许多西方人天真的认为,实行民主是多数中国人的愿望,只不过某种原因,才没能实现。实标上,恰恰相反,实行民主宪政只是少数中国人的追求,这正是中国不能实现宪政的真正原因。宋教仁是少数的先驱者之一,孤独的先驱者。
              --迟云飞《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教仁的宪政思想。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宪政无法实施的原因。
            • 8. 加强法制建设,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有民主性、革命性。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罗马法精神的复兴,当然绝不可能是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在中国的重现和恢复。
              --江平《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的背景。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 9.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1)据材料一、二归纳《临时约法》缺乏“妥协精神”的表现和“终成废纸”的原因
              (2)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 10.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
              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