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只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洲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专制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中山为什么后来会提出“新三民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规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他“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关于中国共产党诞辰二十八周年的纪念邮票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并指出三民主义的核心,分析其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内容,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什么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材料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固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公共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 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1917—1919)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旨也。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四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
              ——2010年11月章开沅《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主张“民生主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两种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有什么新发展?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三中关于所有制形式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曲高和寡”的主要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1)分析材料一中《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0世纪中国经历了3次巨变,产生三位伟人,他们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乙,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孙中山为实现“三种革命”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个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分别阐述图1、图2所反映历史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