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请回答:

              (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怎么看?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7分)

              (2)“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8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力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北约在冷战后不断扩大自己的“维和范围”;组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具备相当的行动能力;在东扩的同时与和平伙伴关系国加强合作,并拟与亚太一些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更远地域。北约高官一再声称,北约要发展在世界任何地点展开行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北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集体防御机构,它的主动出击一面日显突出。

              ——《“全球伙伴关系”剑指何方》(新华网2006年4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比较“二战”后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方式与历史上的英国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约”及其机构性质与成立初期相比有何变化?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下图是1945年以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9分)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6分)

               

            •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材料二  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合法性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9分)

               

            • 5.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材料二: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材料一却反映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6分)

              (2)材料二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说明了什么?(9分)

               

            • 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

              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3分)

               

            • 7.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飞过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了“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阴影,此“阴影”是指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 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在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2)对比材料一、二,概况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8分)

               

            • 9.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

              ①联合国的权威正受到挑战     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③世界形势趋于紧张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

              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

                 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      

                 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  

                 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    

                 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