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 “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

              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补充3点重要建议: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拟订《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背景,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 2.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的核心是

              A  彻底铲除法西斯势力        B 美苏共同分割世界

              C  消除意识形态间的分歧      D 实行社会制度间的对峙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楚:“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9分)

               

            • 4.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日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7分)

              ⑵ 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8分)

               

            •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慨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形势。(8分)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7分)

               

            • 6.

              材料1:

              材料2: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1.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

              2.根据材料2分析东欧剧变的本质。

               

            • 7.

              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引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

              请回答:

              1.文中的“卫星国”、“傀儡国”指的是什么?

              2.“统治者”、“傀儡国”的说法是基于什么提出的?如何认识这种说法?

              3.美国的做法产生了什么作用?

               

            • 8.

              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长期以来的国际矛盾造成
              B.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
              C.在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进行
              D.是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动的结果
            • 9.

              从美苏对抗到苏联解体,我们可以看到

              A.对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对抗使苏联解体同时也削弱了美国
              C.苏联争霸和美国争霸有着本质的不同
              D.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
            • 10.

              下列有关朝鲜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朝鲜战争由于美国的干涉由一场内战演变成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B.朝鲜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C.朝鲜战争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
              D.朝鲜战争结束了朝鲜半岛分裂局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