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11月起,日本控制了西沙群岛和海南岛,公开宣布将西沙群岛纳入到日本领土范围内。1939年2月,美国国务卿赫尔致电美国驻日大使馆,提请日本注意在此区域有大批美国传教士、教育工作者和侨民;美国和其他大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重要利益”,因而希望日本告知采取上述行动的目的。面对美国不温不火的质询,日本仅作出了外交辞令式的回答,宣称占领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的目的在于封锁中国大陆。3月,日本继续南进占领南沙群岛。美国有政客认为日本的行动具有双重目的:其一是在法律上提出对该群岛的主权要求;其=是将该群岛作为海军飞机和潜艇的基地,以之作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跳板。但是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盛行的情况下,罗斯福政府更加担心,如果美国将海军部队集结到远东地区,必然会增加引起战争的危险。作为警告,美国国务院5月通知日本驻美大使宣布将于六个月后废止1911年签订的《美日通商航运条约》。这一做法在日本朝野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摘编自栗广《1930年代美国对南海争端的立场评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日本上述军事行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 2.

              【选修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

            •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还在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1941年4月13日,苏联、日本达成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不过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延续到苏德战争爆发。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

              ——改编自李嘉谷《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影响。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材料二:“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w.w.w.k.s.5.u.c.o.m

              国家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 5. 奥斯维辛集中营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欧洲各地来的犹太妇女、男人和儿童被押解到奥斯威辛一比肯奥死亡营。……到达后即被谋杀的人数大大高于作为囚犯送到集中营去的妇女和男人的数字。据美国历史学家劳尔一希尔贝格推测,在奥斯威辛一比肯奥集中营存在的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
              --[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材料二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隶,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在馆内耸立着奥斯维辛纪念碑,并在周围划定了一个默哀区,以示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悼。馆内陈列着绞死集中营头目赫斯的绞架以及法西斯潜逃时来不及运走的2吨头发和一些饰物、用具乃至儿童靴鞋等遗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表示,希望这种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以后永远不要再重演。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
              材料三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说明其实施暴行的理论根源。
              (2)1947年,波兰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符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哪些标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记者所述言论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勃兰特下跪这一事件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爆发了1905年革命。统治阶层为了转移视线,煽动反犹恶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着国内战争的激化,大批俄国和波兰犹太人纷纷穿越西伯利亚涌入中国东北地区。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及周边大部分地区。中国政府无法在上海继续行使自己的职权,而日本占领军一时还来不及建立傀儡政权,结果从1937年秋到1939年秋近两年时间里,上海处于一种“护照签证失控”状态,外国人进入上海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预先找到工作及出具警方提供的品德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犹太人开始奔向当时向他们敞开大门的东方大都市——上海。从1933年到1941年,约3万犹太人经海路到达上海,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有25000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这一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据潘光、王健《犹太人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犹太人两次来华高潮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犹太人大量来华的原因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佛朗哥说:“罗斯福总统的行为像一个真正的君子。他的中立法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姿态。”罗斯福说:“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他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摘编自《中外战争史》等

              材料二

              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设在美国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和国民政府设立的“西南运输总处”所辖的“滇缅公路”来营运的。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中美两国才又联合开辟出第三条运输途径——“驼峰”航线。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外交政策有何变化?材料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美开辟“驼峰”航线的原因和意义。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防止美国再次被诱使卷入战争,国会在一九三五到一九三七年间通过三个通称的“中立法”。……这三项法律禁止给予交战国贷款或其他财务援助(不论战争的原因为何),并对相关各方禁运武器(不论受害的是哪一方)。以现金购买非军用的物资,须以美国籍船只运输才可获准。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地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这在当时似乎决不是不可能的事——征服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

              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瓦胡岛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三项中立法案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相关史实,简述美国在参战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哪些“援助”?

              (3)材料三所示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产生的影响。

            • 9. 材料二
              1939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在1939年11月4日通过的修订案中,再次允许美国制造商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但必须是在“现购自运’的条件下。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分‘租借法案”。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1941年3月11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租借法案的援助金额超过2700万美元,包括枪炮、坦克、飞机、舰船、食品和其它必需品,到战争结束时共向38个国家提供了援助。
                                    ——(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突破“中立法”的?概括美国在卷入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共同点。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1938年9月27日的广播讲话
              材料二:《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夫说:“形式上我们还要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说:“尽管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其实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三1937年11月,张伯伦的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完成:

              (1)材料一所指的是什么事件?最终结局怎样?你认为英国所顾虑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里宾特洛夫和吉田茂的话反映了德日签约的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中希特勒道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4)哈里法克斯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