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知道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

              ——摘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和二战初期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

            • 2. 材料一   20世纪的重大战争表(见表)
              时间 名称 主要原因
              1904--1905 日俄战争 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______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______
              1950--1953 朝鲜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1961--1975 越南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材料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认为:“如果21世纪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纪,那么它不仅是由国家间的均势或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或是由思想技术层面上的全球化带来的,而是由通过超越国境的个人或集团的网络结构带来的可能性会更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视角分析21世纪人类和平的可能性。
            •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湖南省宪法》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作为省宪运动中联邦法律的典范,是近代湖南民主化实践,追求宪政的显著成就。
              第5条: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
              第39条规定:省长有谋叛、贿赂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时,得以议员总额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省长被弹劾时,须即退职,退职后,由检察厅提起公诉。
              第43条规定:对各选举区撤消其不信任的省议员资格有二种方法。一、由原选举区公民百分之一以上连署提议,经该区公民总投票过半数可决者;二、由原选举区内之县议会、市议会、乡议会议员总额过半数连署提议,经该区公民总投票过半数可决者。
              第47条规定:省长由省议会选出四人,交由全省公民总投票决选,以得票最多数者为当选。
              第55条规定:省长统率全省军队,管理全省军政。并规定省得设一万人以内之常备部队。
              第56条规定:省长发布命令和其它政务文书也须经省务院全体副署才能发生效力;
              第90条规定:省设高等审判厅为一省之最高审判机关,对于本省之民事、刑事、行政及其他一切诉讼之判决为最终之判决。
              (1)根据材料,概括《湖南省宪法》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湖南省宪法》颁布的因素。(6分)

              46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5分)

              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统计表(部分)

              代号名称

              时间

              内容

              白色方案

              1939年

              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海狮计划

              1940年

              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1940年

              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丘必特计划

              1941年

              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1942年

              德军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

              1942年

              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食人者计划

              1943年

              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鲜花行动

              1944年

              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

              1944年

              (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上适当内容。(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巴巴罗萨计划”的结果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7分)

            • 4.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化革新的改革措施最先推行于京畿和东部地区,随后逐步向全国推广,期间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斗争.大约在652年时,班田收授法全面付诸实施,并建立了户籍.661年,日本进攻新罗,两年后被新罗和唐朝联手击败,保守派趁机发难,猛力攻击大化革新,664年朝廷被迫恢复贵族对部分私田和部民的所有权.一直到672年全国性的大内战之后,天武天皇即位,改革派重占上风,大化革新的各项改革措施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贯彻.676年,再次废止旧豪族占有私田和部民的特权,将所有私田和部民收归公有,同时还修改官吏的冠位制度,制定成文法《净御原律令》,以巩固大化革新的成果.70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以法律的形式全面总结、肯定了各项改革措施,大化革新至此宣告最后完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大化革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大化革新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辩论中,梁启超主张实行“制限选举”,反对给家无足够储粮、目不识丁的“贫民”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革命派与此相反,主张实行没有任何财产和文化限制的“普通选举”.……1912年,辛亥革命刚刚胜利不久,孙中山一方面肯定美利坚、法兰西是“共和之先进国”,但是,他同时以极为明确的语言表示:“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英美立宪,富人享之,贫者无与焉.”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孙中山就把他的国家理想表达得更显豁:“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特点与领导力量——(帝制的终结)序》

              (1)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与革命派在选举权问题上产生不同的主要着眼点.二者的不同体现出怎样的民主追求?

              (2)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倡导的民主主张与美国、法国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日本决定南进后,于9月23日派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印度支那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侵入泰国、缅甸、马来亚(令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桥头堡.9月26日,美国给以还击,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一方面于9月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奈约,相互呼应,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于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以此调整关系稳住苏联.需要指出:为了保障苏联东部安全的这个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互相保证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其中包括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夺取南方丰富的战略资源以解决中国战场问题,西伯利亚则待苏联战败时再去侵占.

                1941年7月2日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24日,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的资产,作为反制裁.双方关系行将破裂,已如箭在弦上.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的南进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阻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开辟东南亚战场的主要原因及给日本带来的弊端.

              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狂飙乍起的“拒俄”运动中,邹容越加意气奋发,积极参与张园集会和义勇队的操练.四月二十八日(1903年5月24日),中国教育会在张园开四月月会,邹容作《论改革中国现时大势》的演说,爱国热望,意切情深.同时,他还提出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的倡议,号召全国学生结成大团体.邹容迫切地期望新兴的、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乘时振作,肩负起反清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正是在这种爱国激情驱使下,邹容写完了《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持请章太炎修改.章看过后,击节赞赏,认为正是这样直率豪放、通俗的文字,能够发挥广泛的宣传作用,因而不作任何修饰,提笔书写一篇序文,称许《革命军》是“义师先声”.随即由柳亚子等筹集印刷费用,交大同书局排印,于五月初出版发行.

                正当《革命军》问世之际,《苏报》因章士钊接充主笔,于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布“大改良”,言论更趋向激进,“排满”“仇满”的文词,连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为》一文,痛斥康有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邹容的革命思想出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军》对中围近代化产生的影响.

            • 5. “修昔底德陷阱”,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运用所学的史实,对上述说法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对上述说法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新的说法,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7.

              【加试题】2016年8月,奥运会在南美洲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奥运圣火为什么要先去奥林匹亚遗址点燃,再加以传递?并简要说明奥林匹亚遗址在古希腊的主要功能。




              材料二 回顾1896年首届奥运会以来的现代奥运会历史,也有不幸的一面:有第5(柏林)、12(东京)、13(伦敦)三届奥运会被迫停办(仍计入届次);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发生了由美国倡议、61个国家加入的奥运史上最大“抵制事件”,抗议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为此,前苏联纠集其东欧盟友在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以安全问题为由回敬了美国。

                 ——新华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年份的重大事件,分别扼要分析三届奥运会停办、两届奥运会受“抵制”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简述现代奥运会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价值。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后又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主要因素……和平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非难着重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行为、与军国主义结合以及因爱国侵略主义(Jingoism)与沙文主义(chauvinism)而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民族象征与爱国性的自负因与过去的战争相关而名声大坏,因此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只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开始产生分化和重新组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英法为代表,竭力维护和固守原有的民族利益、殖民利益和新获得的霸权利益不放……第二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这是一种把民族主义推向极端、最为反动的民族主义……第三种类型是东欧和东南欧众多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这些一战后刚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帝国主义列强弱肉强食、角逐争夺的对象,无法主宰其民族命运,最后被拖入大战的漩涡,付出了惨重的民族牺牲代价。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出现分化的根源并分析这种分化带来的各自影响。

            • 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前两次世界大战皆源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二战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虽有发展,但因政治因素影响而不紧密。主导世界经济的列强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使其经济主要依赖于自己的殖民地、附属国和“势力范围”,列强间则少有往来……从而使列强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无所顾忌,导致它们走向世界大战深渊。二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依赖越来越密切,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空前加强。

                 二战后五十年的世界政治格局,总的来说是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从六十年代末起,出现美苏中大三角。此后又出现了美、苏、中、欧、日五极,使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削弱。苏联解体后,两极体制彻底崩溃,世界进一步走向多极化。多种政治势力的并存,互相抗衡与牵制,形成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随着核时代的到来,核战争更具危险性。战后出现了以科学家为首的反核、反战运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太,其在制止武装冲突、调解危机、推动裁军、限制毁灭性武器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力量。联合国成了限制全球性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葛兆富《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性战争未起之成因浅析》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性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五十年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因素。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胜负未定的情况下宣布参战,加入以法、英、俄为首的协约国。战争结果,协约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站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同盟国”一方重要成员,而且是反法西斯的“战时四强”之一。战争结果,同盟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又“站对”了。但这次“站对”与第一次“站对”非常不同,甚至可以说有本质不同。第一次,仅是胜负意义上的“对”,而无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而第二次“对”,不仅有胜负意义上的“对”,更有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

                                     ——摘编自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

              (1)根据材料简要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成功地跻身战胜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实质性的差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