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办法?分别说明理由。(11分)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 2.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统计表(部分)

              代号名称

              时间

              内容

              白色方案

              1939年

              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海狮计划

              1940年

              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1940年

              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丘必特计划

              1941年

              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1942年

              德军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

              1942年

              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食人者计划

              1943年

              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鲜花行动

              1944年

              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

              1944年

              (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上适当内容。(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巴巴罗萨计划”的结果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7分)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时, 5月 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 5月 26日英国海军下令进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政府呼吁平民提供任何可用的船只,调集了所有能抽调的军舰和民船,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在撤退的这几天中,敦刻尔克地区大多是阴雨天,大雾、小雨以及弥漫的硝烟,使得德国空军只进行了两天半的大规模轰炸……而海面上,素以风大浪高著称的英吉利海峡在这几天中,出人意料的是风平浪静……德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大多陷入沙滩……后卫部队英勇抗击着德军的进攻,掩护主力撤退;撤退部队的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的时间里,保持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秩序井然;撤退的组织者,那些海军军官以杰出的组织才能,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将33.8万人安全撤回英国。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 5月 26日至 6月 4日历时九天,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正如丘吉尔在 6月 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力量在海面上战斗!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投降!”

              (1)根据材料概括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特点和意义。(9分)

            •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曼哈顿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 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 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

              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6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签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于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申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忙率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白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 9.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空 空格/ 材料 特•罗素,方民族源精力过剩的军国主帝国主义教热、野心无穷、蛮横好斗支欲强盲目追求进步与效率”对此(战)负有根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们永不平静、永足,盲目地投于竞争、冲突、开发破坏”。
                空/ 欧不像中这样,拥有黄河一河一长江珠域这样个适农耕的巨陆地板块且没崇山峻岭和急河把各地区隔,重要的是,主要河流黄河、河长江更流向一致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整合和政治统一。欧洲在古代条下虽然适合农耕,因较为冷而业产率偏低主要河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西北多个方向致各地间隔断,再加海洋阻遏,欧洲然地分为法、德、意西、英和东多个地政区域,凡此种都很不利于跨区治整统一。
              结合所学,评伯兰•罗素对第次世大战爆发原因的认识。
            • 10.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德军约德尔将军战后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时说:“如果说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线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兵不动的缘故。”

              材料二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 1940 年5 月13 日 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法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英国态度有何转变?在1940年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