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最大的特点是(  )
              A.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为美苏两极格局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 3. 国家与国家之间往往通过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来协商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谋求合作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月11日,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在一份新拟定的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条约上签字。同一天,一项新的中英条约在重庆签订,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据《时代》杂志,1943年
              材料二
                  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力图恢复到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美国在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统一与联合大事年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为结束“一个世纪的压迫”中国人所做的努力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当时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原因,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悲惨的失败了”?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自制定后,一直实施至今。迄今为止,宪法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为适应新的需要,共制定了27条修正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条款 时间 内容
              第十五条修正案 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 192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1971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3)材料三中,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指出材料四中新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点。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三  高二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3)据材料三,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美苏两国为什么会从二战时的同盟变为战后的敌人?(2分)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4分)
              (3)你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有什么认识?(4分)
            • 8. (18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实。(3分)

              (2)下列资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分)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6分)

              (3)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5分)
            • 9. 材料一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许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们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恢复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扰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l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致美国国会咨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各举例说明美国、苏联在经济、军事领域的对抗措施(8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之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