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最能体现孔子“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     ]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民贵君轻”
            • 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3. 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     ]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4.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5.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
              [     ]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人之性恶”
              D.“人性本善”
            • 6.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方面,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3)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4)通过以上对东西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草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共同反映的中心论题什么?这两个材料中“天”的含义是否一致?如何正确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柏拉图和孔子所倡导的社会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

            A、道德约束
            B、理性制约
            C、等级秩序,互不越位
            D、反对财产私有
          • 9. 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①以德治国 ②以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政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 10. 一幅对联写到“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该联褒扬的是 
            [     ]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