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材料二法国学者安田朴说:“尽管有传教士的入侵,中国被欧洲化的程度则远没有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重农学派主张依照自然法,重视农业,破除政治干预,实现经济自由.这其实是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放任主义,而所谓“自然法”,魁奈认为就是中国的天理天则,即中国文化中的“道”。在重农学者看来,中国历代是按照自然法采安排农业生产的。谈到民主,波提埃在《东方圣经》中说:“即便是最先进的理论,也没有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激进。”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治国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棂据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并进行简要说明。

            • 2. 康熙帝曾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康熙帝
              A.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
              B.皇帝集权的专制思想
              C.日理万机的处事能力
              D.中央集权的治国理念
            • 3.

              郑成功复台后,令数万军眷、随迁的东南沿海人士与原住民共同赴各地大肆垦荒、耕织,在台湾南部和西部的琅、彰化、云林、新竹等地形成一大批村镇。这些现象(   )

              A.削弱了清朝对闽粤的控制权
              B.丰富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内涵
              C.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D.彻底驱逐了英国来华殖民者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
                 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
                 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官……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清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买卖的放开,将人口与土地绑缚在一起已经显得没有意义了。……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征收赋役会影响政府收入。因为“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造成不少的钱粮亏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董之燧提出“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同年在广东先试行,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摊丁入亩(地)”改革的序幕。……大规模开展是在雍正年间。……此后,“地丁合一”基本上成为了全国统一的赋税制度。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初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经济改革的意义。

            • 6. 23、下列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
              A.《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B.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三藩之乱”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

              材料二  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今莫洛等……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

              材料三  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

            • 8. 8、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

                 

              A.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

                 

              B.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

                 

              C.册封四大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管辖

                 

              D.智除鳌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清王朝从它建立全国的统治时起,就遇到了复杂而棘手的和西方国家的矛盾,面临着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险恶的国际形势。……面对沙俄的疯狂侵略,康熙帝在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之后,为了保卫边疆不受外来侵犯,决定采取坚决的自卫措施,出兵反击,彻底清除这伙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奉行的方针是军事斗争、外交谈判和充实边防三者并举。他总结了中国军民30多年来和俄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经验,制订了周密的计划,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进行两年多的雅克萨战争至此结束。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和清政府反击沙俄侵略,驱逐入侵者,收复被侵占领土而进行的一次自卫的正义战争。

                                                                                                                                                                         ——摘编自《康熙帝抗击沙俄》

              (1) 材料中“从未经历过的险恶的国际形势”指什么?康熙帝与沙俄的斗争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取得自卫战争胜利的原因。

            • 10.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延揽汉族文士  ③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