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     ]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2. 下图是清朝康熙皇帝为北京孔庙所题的匾额。康熙皇帝这样做的政治意图是

              [     ]

              A.确认孔子的崇高地位
              B.发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C.表示接受汉族文化 
              D.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满汉矛盾
            • 3. 康熙在1696年的《潮海》中写道:“四月天山路,今朝潮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该诗句记述的是与下列哪一势力之间的斗争?

              [     ]


              A.“三藩”势力
              B.台湾郑氏政权
              C.准噶尔部
              D.沙俄侵略者
            • 4. 从下图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 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人增加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材料二  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 根据材料一的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在上述历史事件中康熙帝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康熙皇帝被誉为十七、八世纪欧亚大陆最杰出的三位君主之一,在许多重大事件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撤亦反,不撤亦反,决不可仿效汉景帝诛晁错以平七国之乱的做法”。此后康熙帝断然采取的行动是
              [     ]

              A.平定三藩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平定准噶尔
            • 7.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所示战役是

              战役示意图

              [     ]

              A.明朝与瓦刺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 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 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达到),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三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施)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指荷兰)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

              材料二 (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何事而“亲征”?为加强对北方边疆的管理,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