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国民革命“一词,最早见于1906年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之《军政府宣言》.孙中山指出,“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鞋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孙中山认为,同盟会成立后所从事的活动皆为国民革命运动。
              在革命者中再提“国民革命“的是共产党人。1922年9月,陈独秀在《向导》周刊上发表《造国论》,明确表达了中国的无产阶级要与资产阶级联合进行“国民革命“的思想。文章指出,中国现阶段“决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群众在短期内能够壮大到单独创造国家的程度“,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他认为,“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第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二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
                                                                  一一据朱汉国《国民革命与北伐》
              (1)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将同盟会成立后所从事的活动都称为“国民革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国民革命“思想对革命的影响。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留居欧洲,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孙中山接受了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土地权益的思想。孙中山试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缓解社会的阶层矛盾。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在孙中山的力主下,“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要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认为在当时的革命情形下还不能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因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会起来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来那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命”。三是认为要对农民宣传土地政策,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农民都能够联络起来,有很好的团体。四是主张和平解决土地问题。联络全体的农民同政府合作,慢慢协商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土地矛盾,“使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
              --摘编自蒋阳兵《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形成的原因。
            • 3. 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实行三权分立
              B.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4.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和平统一就必须(   )
              A.召开国民会议
              B.恢复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与共产党合作
              D.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 5.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6. 1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这段材料说明(   )
              A.  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
              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
            • 7. 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
              A.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B.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D.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 8. 历代中国人都在追逐美好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5年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
              (3)指出材料三、四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 9.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据此回答问题:
              (1)中国同盟会是在哪里成立的?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谁?
              (3)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有胜有败”。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 10.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并说明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