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发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
              --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材料二  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监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失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谕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
            • 2. 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材料二 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材料三 伦敦金融城于2012年4月18日正式启动了“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这是伦敦金融城在2012年的一件大事。这项计划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有10家银行加入了该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把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业务的“西方中心”,从而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2月27日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用欧元会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 3.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许多救国救民的主张。简述魏源、洪秀全、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的主要救国主张并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12分)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   1906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申明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支持君主立宪运动的政治态度。他认为依中国的国情只宜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不能实行种族革命,担心“革命决非能得共和反而得以专制”,国民必然要起来反抗,这样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就会循环而起,永无休止。
              --范福潮《梁启超与清末预备立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结合民国初期的国内政治状况评析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观点。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网络。
              公元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
                  材料三“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
              “夫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
              --摘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监察机构与官员设置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监察制度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的监察制度与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有何本质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重要启示?
            • 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3)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

              图三 天津滨海新区外滩

              (5)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时期我国在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及主要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外科技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共同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的宋朝就很显眼。请说出宋代我国科技取得突破性进步的表现和中国古代科技的外传对西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2)在工业文明兴起时期,英国成为世界强国。17世纪英国在自然科学方面最重大的贡献及意义是什么?19世纪中期,该国又有何科学贡献?对思想解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奋起直追,取得了一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就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请举两例说明。面对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我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