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社会转型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互相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问题:
              (1)东周包括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事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世纪的中国出现“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同时的意大利也出现享乐纵欲风气,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引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江浙地区农村经济呈现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根据材料一、二、三,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为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和“近亲”的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汉光武帝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分别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从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长安“万年(县)领(朱雀门)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县)领(朱雀门)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志》卷7)。“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会要》)。唐政府对于法定设置的市,分设市令负责管理。例如“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唐六典》)。

              材料二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三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听闻。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娱乐场所)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

              (雍州刺史张欣泰发动叛乱,鄱阳王萧宝夤狼狈逃亡三日)戎装诣草市尉,尉驰以启帝。

                                                             ——《南齐书》卷19《五行志》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唐朝的“东市”和“西市”是什么场所?概括唐代“市”的基本情况。

              (4分)

               

               

               

               

               

               

              (2)  据材料二、三,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据材料四,何谓“草市”?最早出现于何时? “草市”与“市”有何区别?(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