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西汉晁错 《论贵粟疏》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概括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诸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
              (3)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党中央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商帮鐮营理念存在时间
              徽商贾而好儒,财自道生明中期至清中叶
              晋商义中取利,信誉第一明代洪武年间至民国时期
              福建自强不息,爱拼会赢明嘉靖至民国初
              广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明嘉靖末至今
              山东重土安乐,诚实守信明末至民国前
              宁波灵活善变,开拓创新明末清初至今
              ---张正明《中《十大商帮》(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2)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保持传子不传女的传习方式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商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商帮得以兴盛的条件。
            • 3.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家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份)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份)事也。 --《墨子》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苏州府志•卷三》(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经济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经济方式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商业繁荣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它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讲》
              材料三: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②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伯里克利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 6.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材料二  文武将吏,植自署里,贡从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自秦始王垂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垂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顿烦(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穗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 8.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各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3)依据材料三概括张传玺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提出的依据。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文官武官带饰
              仙鹤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虎豹金级花
              云雁虎豹带饰
              白鹇银钹花
              鹭鸶素银
              鸂鶒素银
              黄鹂犀牛乌角
              鹌鹑海马乌角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请回答:
              (1)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