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当今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材料一中的三张图片分别为当今世界哪三大经济集团的标识?(3分)中国是其中哪—个组织的成员?(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途径。(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2分)

            • 2. (11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 比较材料一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4分)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7分)

            •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国(或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一览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当时中外贸易状况。(12分 )(说明:可以综合材料得出一个结论并加以说明,也可以根据部分材料得出一个结论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①1906年以前仅为英国的统计额。②1895年后包括台湾。③香港虽为英属殖民地,但从地域视角看,仍属于亚太。    ——引自李英铨、严鹏《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动及其原因》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1913年调查结果

              1919年调查结果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1

              孔子

              157人

              1

              孙中山

              87人

              2

              孟子

              61人

              2

              梁启超

              51人

              3

              孙中山

              17人

              3

              孔子、孟子

              各20人

              4

              颜渊(孔子弟子)

              11人

              4

              苏格拉底、华盛顿

              各18人

              5

              诸葛亮、范仲淹

              各8人

              5

              培根、牛顿、卢梭

              各12人

              6

              岳飞

              7人

              6

              王守仁(王阳明)

              10人

              7

              王守仁(王阳明)

              6人

              7

              蔡元培

              8人

              8

              大禹、朱熹、华盛顿等

              各4人

              8

              袁世凯

              7人

              9

              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

              3人

              9

              李大钊

              3人

              10

              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

              各1人

              10

              马克思、列宁

              各2人

              11

              无崇拜者

              23人

              11

              无崇拜者

              17人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早在1930年,英国政府组织的一个针对钢铁工业的调查委员会就得出结论说:“金属熔炼和煤炭炼焦工业十分落后了,它们已不符合当前的要求。”1938年英国高炉的平均炼铁量不仅少于美国和德国,而且少于比利时和卢森堡。……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英国钢铁工业的国有化势在必行。

              工党政府知道,虽然它在下院拥有多数席位,但任何关于钢铁国有化的法案都将为保守党控制的上院否决。工党决定改革1911年的议会法,把上院拖延通过法案的权力由两年减为一年。1949年,工党政府通过了20世纪的第二个《议会法》,将上院的延置权改为一年。这样,英国权力重心完全地转到了下院。……

              历史上英国的上院作为贵族院,显然缺少民主因素。20世纪以来,工党一直反对上院继续存在下去。在1935年的竞选纲领中,工党曾经提出了取消上院的要求,但1945年的竞选纲领中没有提到这一点。

              ——[苏]莱昂尼多夫:《论英国的钢铁国有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英国钢铁工业国有化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党推进钢铁国有化改革的措施,并简述其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