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 2.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甲图 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3. 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时  间
              事   件
              1909年
              北京邮政首先使用自行车
              1912年
              北京至上海间的火车邮路开通
              1917年
              上海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
              1919年
              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
              A.邮政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B.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 4.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 5.

              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①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 

              ②汽车、电车的引进 

              ③北方马车的淘汰   

              ④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6.

              1918年,一名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他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

              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
            • 8. 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社会思想近代化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 9.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 10.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出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自由平等的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