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2.

              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A.农产品产量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C.“左”倾错误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
            • 3.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 4.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 5.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
            • 6.

              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其中C—D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成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
            • 7.

              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 8.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
            • 9.

              下列图片是研究小组收集的研究资料,据此可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A.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B.城乡文化事业发展
              C.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 10.

              下图是某个时期的一幅漫画,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对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
              B.该事件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
              C.反对刘少奇等进行调整改革
              D.符合中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