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探究主题,各自命了一个题目,请选出你认为合适的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张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根源——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 2. 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古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古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1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1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一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8分)
            • 3.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4.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5.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60%,20世纪80年代达到80%。
              材料二: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均摘自课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50~1972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一、二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 6. 【题文】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一位历史人物这样评价:“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这个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哥白尼
              B.哥伦布
              C.但丁
              D.培根
            • 7.
              【题文】
              阅读:从达尔文假说到基因工程
              人类在300万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前进的足迹,也留下了对自身来源的发问:人类从哪里来?如果说达尔文的科学假说完全是根据理论推导而采,那么,20世纪 80年代以来,以基因工程和电脑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显示了科学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的重新改造和塑造的能力。基因工程除给人类起源提供更科学的证据之外,也将改变人类的自然属性。
              ——常生龙《历史与科学的对话》
              请回答:
              (1)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末尾写道:“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结合你所涉猎的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生物工程技术形成的科学前提是什么?   
              (3)目前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技术已取得了哪些进展?
              (4)基因工程发展的前景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
            • 8. 【题文】
              知识经济形成的时间是                                                          (    ) 
              A.20世纪40、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 9. 【题文】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
              B.它是一种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型工业经济
              C.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
              D.它的产生,促进了互联网的问世
            • 10.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宁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材料2:然而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材料3: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请回答
              (1)材料1涉及到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该项技术的具体成果?  
              (2)从生产力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关系去分析材料2的观点?   
              (3)如何理解材料3?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