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挖掘历史信息,探究历史问题。(13分)

              资料一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探究一:(1)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4分)

              资料二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中国近代史》

              探究二: (2)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2分)

              资料三     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甲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乙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丙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探究三:(3)上述模拟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分)

              资料四     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儒学创新的契机》

              探究四:(4)资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该观点?(4分)

               

            • 2.

              (30分)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名人名言选

              《周易》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卢梭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以上表达的共同生活理念。(2分)指出各自的认识角度。(3分)

              材料二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2)根据材料二概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材料三  咸丰三年(1853年)之上海及商埠图

              (3)据材料三归纳与近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直接信息。(4分)并从不同史观的角度(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任选两个)推导其间接信息。(6分)

              材料四   浦东人“爱比较”有一个颇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是多元的,常以与世界一流大城市相比这种方式来考量自身、衡量差距、思量目标。譬如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会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纽约这一全球公认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航运方面,会以伦敦高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楷模;虽说第三产业已占浦东GDP的57%,但像新加坡这样的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沈栖《“爱比较”的浦东人》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评上海浦东人的“爱比较”。(6分)

               

            • 3.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4.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5.

              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 6.

              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辅承认错误。”该谈话

              ①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②是落实“双百”方针政策的表现

              ③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④蕴含了 “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 7.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 “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一社会主义一无产阶级一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据此可知,陆定一强调的本质问题是

                A.科学界应贯彻“双百”方针  B.自然科学应自由发展

                C.思想界不存在“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的本质

               

            • 8.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 9.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A.19世纪60年代创作素材极其缺乏
              B.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C.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其意思是“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

              董仲舒曾告诉汉武帝:“天人相与(相互感应和影响)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二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安提丰(古雅典演说家)

              材料三

              卢梭在乐园里受到哲学家的欢迎(法国明信片)

              图片表明卢梭在乐园里受到苏格拉底、柏拉图、蒙田、普罗

              泰格拉等哲学家们的欢迎。该图由莫尔塞于1782年镌版。

              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的。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四 “我们的政论家们不能从原则上区分主权,于是便从对象上区分主权。他们把主权分为强力与意志,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他们时而把这些部分混为一谈,时而又把它们拆开。他们把主权者弄成是一个拼凑起来的怪物。这一错误是因为没有能形成主权权威的正确概念,因为把仅仅是主权权威所派生的东西误认为是主权权威的构成部分。”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大革命所采纳的正是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信念,这使得孟德斯鸠的政制理论,除了以最刻板的权力分立形式外,无法被接受。”

              ——摘编自M.J.C.维尔《宪政与分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对天人关系和古希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明信片的创作意图。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卢梭关于“权力分立”的观点,并阐明你的看法及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