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人们往往把分裂走向统一或国家制度的改变称为“社会大变革”。如果以这个标准看待下列史实,你认为不能称为“社会大变革”的一项是:  
              A.武王伐纣、灭商建周
              B.隋军南下灭陈
              C.春秋战国时的分封制变为郡县制
              D.清末民初由专制走向共和
            • 2.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 “王”字。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下列对甲骨文“王” 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殷王的统治至高无上B.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
              C.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3.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 4.
              面对西周大军兵临城下的危局,商纣王却镇定地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是何能为!”西周初年,统治者明确提出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表明
              A.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敬天尊祖制
              B.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人事重于天命
              C.商朝统治者不认可传统的天命观
              D.西周统治者接受了儒家民本思想
            • 5.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改“帝”为“王”。明确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这是依据
              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王国制度
            • 6.
              《左传•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27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这反映了
              A.各诸侯国负有对周的朝贡义务B.以鲁国为首的诸侯国自愿的道义举动
              C.各诸侯国是在落实《周礼》中的规定D.周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威
            • 7.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封建”还是“郡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8分)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三作者对此有何看法?(8分)
              材料四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6分)
            • 9.
              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 10.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个人起来坚持自己作为国家的成员而非作为家族的成员之地位时,宗族社会便瓦解了”。造成所谓“宗族社会”瓦解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危机的加深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宗法制及其观念的崩溃D.政治及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