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生问题是自古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大力提倡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所以,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建筑,还把太子举行冠礼的日子从二月改到十月。另外,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大旱,他下诏免当年租赋。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治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关注民生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依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关注民生的具体做法。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之间关系的认识。
            • 2.
              阅读下表,对表中四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分析正确的是1980年—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情况表(%)
               
              1980
              1981
              1982
              1983
              美国
              日本
              中国
              欧共体
              –0.3
              4.9
              5.2
              1.1
              2.6
              4.0
              3.0
              –0.3
              –0.5
              3.2
              7.4
              0.5
              2.4
              3.0
              9.0
              0.8
              A.里根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经济政策初见成效
              B.日本由于“泡沫经济”导致发展速度下降
              C.中国的增长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欧共体发行统一货币欧元以应对经济衰退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里根在他任期(1981-1989)的开始阶段,……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经济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日益迫近这场灾难的主要标志就是预算赤字估计要扩大,利息率暴涨和通货膨胀的再度加速。……竞选运动已经把里根方案的基本内容展示如下:
              1.大幅度减税。个人所得税每年削减10%,共削减3年。此外,大幅度降低企业投资所得税。
              2.大力压缩计划中的非国防开支。
              3.减缓和稳定货币增长速度,促使通货膨胀下降。
              4.大大减少政府管制。
              还有两条没有包括在里根经济政策通常的四根支柱之内,但是,它们是方案的重要部分或制约因素:
              5.大力扩充国防开支。
              6.在几年内,使联邦预算达到平衡。                        ——《美国总统经济史》
              材料二 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解决方案,政府就是问题所在。
              ——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1981-198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方案”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里根对经济危机认识的依据。(6分)
            • 4.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决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欧洲的福利制度实质上是
              A.仅对富人征税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 5.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该政策能引起百姓就业、私人收人和消费支出的一轮又一轮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人的成倍增加……也必然会出现高通胀……。与“该政策”体现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A.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
              B.奥巴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C.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D.罗斯福新政
            • 6.
              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 7.
              政府加强了对社会保障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发展途径始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B.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
              C.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D.英国发表《贝弗里奇报告》
            • 8.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是(   )
              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
            •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其历史根源是:(   )
              A.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特征   
              B.“一战”后果
              C.由君主制变成了共和制         
              D.由封建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
            • 10.
              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庭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庭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地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
              A.管理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