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徐珂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
              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
              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
            • 2.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近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 3.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 4. 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发展历程。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间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6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4分)
            • 6.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反映的是(   )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国务院曾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  )
               
               ①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②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③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④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8.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 9. 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 10. 1925年,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A.报童叫卖《申报》创刊号          
              B.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C.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D.摩登女郎身着旗袍吃西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