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经过了一个演变的历程,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②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
               A.①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 2.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160多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革,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问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包括(  )
               ①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③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的推动  ④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 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
            • 4. 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缠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适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4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5分)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4分)
            • 5. 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 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平等的观念                  
              B.自由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 6.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社会面貌
            • 7. 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   
              B.《风云儿女》   
              C.《定军山》  
              D.《杨门女将》
            • 8.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 9. 1902年,上海的一个黄包车夫在看到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时有感而发,“完了!这东西要是多起来,我就得失业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就没着落了。”该新式交通工具是
              A.轮船      
              B.火车         
              C.飞机         
              D.汽车
            • 10.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应恪守“三从四德”。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
              (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