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这说明上海租界的市政管理体制(  )
              A.全盘照搬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B.直接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C.客观上推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
              D.保证上海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择偶观经历了5次重要变化,符合20世纪50年代择偶条件的是(  )
              A.首选工人老大哥
              B.家庭人口要单一
              C.经济条件必须好
              D.孝敬老人排第一
            • 3. 社会风俗和观念的变化折射社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缠足对于旧时代的女人而言,本质上不是一个美与丑的事儿,而是生计问题。绝大多数女人之所以缠足,关键是因为如果不如此不仅不能嫁个“好人家”,而且有着嫁不出去的危险。
              --引自张鸣《“历史”另一面的困惑》
              材料二 在未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史上任何文明都不存在社会福利的概念,更没有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中的平民,在遭遇变故如伤残或因衰老而丧失劳动能力后,由于再没有其他可以获得经济来源的途径,基本等于完全失去了生存保障。为了抗拒这种生存风险,平民选择了繁育下一代作为个人的专属保险。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养儿防老。当养育子女成为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时,这等同于一种中长期投资。为了规避投资风险,人们还可以选择分散投资的策略,比如扩大生养数量。
              --引自《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帝国启示录》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西风俗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大多数人都懂得日蚀、月蚀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中国人却大多保持着恐惧心理和迷信活动;西方人立身处事以切身利害为进退,而中国人以对人的忠孝节义为立身任事之本;西方人讲平等、重竞争、交往务实、不尚空谈,而中国人讲礼乐、重亲和;西方人重视自身现实的生命,讲求今生的享乐,而中国人重视生命的延续和子孙的繁衍。
              请回答
              (1)在分析原因方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就“旧时代女人缠足”和“养儿防老”问题相同的分析角度是什么?此外,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探究上述问题?
              (2)从戊戌变法时期到民国时期,不缠足运动持续进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缠足运动出现的社会背景
              (3)最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正日益淡化,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材料三中体现中国近代风俗有何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近代西方风俗的主要原因?
            • 4. 以下三幅图片选自《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反映了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迹轨。从左到右分别为“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自由婚姻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出现以上标准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C.西学东渐不断深化
              D.妇女完全摆脱夫权束缚
            • 5.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
              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
              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
              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
            • 6. 在种种压力面前,口口口口不久,口政府下达了一道口口,云:“……凡我臣民,均准其白由剪发。”因为空缺部分的文字模糊不清,小明就请教了历史老师。下列老师的说法,准确的是(  )
              A.不剪辫的,就以违法论处
              B.反映了清末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
              C.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底层的反清思潮
              D.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 7. 在急剧变革的20世纪前期,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使得大连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连是新兴城市,由殖民者“一手打造”……受外来文化影响,大连人逐步接受新式礼仪,一些封建的仪礼如跪拜、请安等代之以握手、鞠躬。“老爷”“大人”等称呼被废除,“先生”、“小姐”等新式称呼已十分盛行。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主食为玉米、高粱、小米。随着殖民者的入侵……特别是日本侵占大连后,大量的日式料理店鳞次栉比,发展速度惊人。至“九•一八”事变前,大连全市就已有日本吃茶店100余家。日本寿司、生鱼片等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材料三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1944年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强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逐渐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前期大连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大连居民社会生活变迁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大连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哪些启示?
            • 8.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 9. 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
              C.“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舍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略矮小。
              材料二  图1为北京四合院平面结构图,四合院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图2为2012年开盘的深圳某楼盘户型结构图。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户型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古今中国人住宅观进行比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