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主张关于“道”的不同观点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95年严复发表《辟韩》篇,对唐代韩愈《原道》篇进行系统批利。韩愈原文说,君主是制定命令者,臣下是行使命令者,民众是供养君臣者,三者以君主为中心,相维相资,臻于大治。严复指出君主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君主圣明,而是源于民众需要,“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如此一来,民众成为主人,君主则变成了民举代表。中国奏汉以来的君主完全背离君主原意,乃是窃国于民的“大盗”。
              --摘编自胡其柱《重塑“不变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韩愈进行批判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目的。
            •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严复(1854-1921),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早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他就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后来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5年他发表介绍西学的政论文章《原强》,他提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
            • 4. 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白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 5. 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
              A.民主共和说
              B.社会进化论
              C.君主立宪说
              D.经世致用说
            • 6. 材料一  未得天下之前,君主们无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他们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鉴于君主对天下人的伤害,黄宗羲称他们是“独夫”、“民贼”和“寇仇”。黄宗羲还提出了变私天下为“公天下”的设想,“盖使朝廷之上,闾阁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材料二  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目何所往而不败?为了摆脱奴虏地位,严复主张,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是道也此,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道路之辟、商务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呜呼!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严复集》(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严复治国思想的异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严复的思想主张。
            • 7.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 选自严复 《辟韩》 (1895年)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材料三: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下半叶这近二百年历史里,在摆脱了神本主义千余年的束缚后,人们的思想尽情释放,现代文明社会的“蓝图建设”
              -- 新浪网博客 《我们也需要一次启蒙运动》材料四: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他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清理了场地”、“大兴土木”分别是指什么?20世纪初,中国出现类似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该运动在反封建专制中的作用如何?
              (4)依据材料四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学的称呼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变迁?
            • 8.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阅读并回答问题。
              原著直译文
                 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cosmicprocess)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斗争,即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合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也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
              严复译文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与其所遭值之时与地,及凡周身以外之物力,有其相谋而相剂者焉。……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按语一: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斯宾塞者……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其说尤为精辟宏富,其第一书以发明天演之旨,第二书以天演言生学(生物学);第三书以天演言性灵(心理学);第四书以天演言群理(社会学);第五书乃考道德之本源,明政教之条贯,而以保种进化之公例要术终焉。鸣呼!欧洲自由生民以来,无此作也。
                  严复按语二:夫既以群为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赫胥黎……言群理,所以不若斯宾塞之密也。
              问题:
              (1)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
              (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 9. 追求政治民主和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材料一
              第八表  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1)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栻 主编《严复集•按语》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
              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性体现在哪?近代以来“法制”的实质是什么?
            • 10. 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