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 某文件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该文件是(  )
              A.美国1787宪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框内)
              材料一: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的吴玉章回忆道:“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哪个朝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世界上的哪-历史大事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决定“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走这条道路是要建立怎样的社会制度?
              (4)简要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
            •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之别词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廷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也……则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章士钊认为“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B.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C.袁世凯窃取果实实行专制统治
              D.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所体现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的基本原则。其中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两部宪法的本质有何不同?
            • 6.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传统理论往往把和平与民主同举,而把暴力与专制并论。摩尔却针锋相对地提出:暴力在历史上有着不可低估乃至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西方民主道路的起点便是暴力革命,尽管许多资产阶级著作往往有意无意地抹去这一历史渊源。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序言》
              结合中外史实,评述材料中摩尔的观点。
            • 7.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材料一中英国、美国在政体上各有何创新?写出其确立的法律文件名称。
              (2)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法兰西共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兰西共和之路呈现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 9. 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一:古代中国“臣民”社会与雅典“公民”社会
              材料一  清朝时期,各地府、县学堂均设“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卧碑,卧碑中镌有如下禁令:“……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出中国“臣民”社会和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点。
              比较二:中国近现代民主
              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主)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 (中国现代民主)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联系材料三、四,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材料三、四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比较三:西方民主
              材料五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材料六

              (3)据材料五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材料六中“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两种不同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 10.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 革命”  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