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对于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学界乃至变法者本身都有深刻的思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诸夷环伺,间不容发,迟之期月,事变必来。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臣闻方今大地守旧之国,未有不分割危亡者也。……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夫皇上既知法之当变矣,既以康有为之言为然矣,而为能断然行之。必有藉于群众之议者何也,盖知西后之相忌,故欲藉众议以行之,明此事非出于皇上及康有为之私见也。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变法心态,这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有哪些影响。(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分析这段材料是否挖掘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5分)
            • 2.
              甲乙两人交换对时局的意见。甲说:“四夷交迫,……覆亡无日。”乙认为:“非变法不可。”甲表示:“以现在的力量,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完全变法,如果掌握重点,亦足以救中国。但是大臣守旧,不通外国。若要依赖他们变法,就好象缘木求鱼。”甲乙两人应该是下列(   )
              A.商鞅与秦孝公B.林则徐与道光帝C.康有为与光绪帝D.孙中山与宣统帝
            • 3.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3月,我国西藏地区上层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
              材料二 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政府把这些公有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
              (1)依据材料一,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藏民主改革方式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9分)
            • 4.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自台事后(即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据此分析,康有为要求变法维新的目的之一是
              A.避免农民革命B.推翻朝廷统治C.顺应革命形势D.收复台湾
            • 5.
              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
              A.《时务报》B.《民报》C.《申报》D.《新青年》
            • 6.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
              A.社会变革B.推翻清朝C.变革封建制度D.发展资本主义
            • 7.
              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5分)
              (3) 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 9.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
              A.君主立宪政体B.开明君主政体C.民主共和政体D.君主专制政体
            • 10.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皇帝勤于政事
              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D.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
            0/40

            进入组卷